我這位朋友是女性,己婚,當她再說與媽媽之間的故事時,我也發出一個聲音:”妳真的是妳媽媽生的嗎?”
話說,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哥哥下面一個弟弟,總覺得媽媽對她的態度不帶溫暖及友善。不過,由於她的求學階段時,成績不錯,會自行打理,自己準備便當,念書起床自動自發,所以,其實不太讓父母操心。當有人跨講女兒乖巧懂事時,媽媽總是對外人說”女兒比教像我”,但回到家中,經常以嚴厲的語調對她說話。 學校晚自習回家,總是吃到冷飯剩菜,媽媽不管菜色如何,菜量多少,沒吃完便是一頓臭罵。
過年過節時,媽媽會幫小孩買衣服,買了哥哥和弟弟的新衣後,卻回頭和她商量”去年衣服還可以穿,今年就不要買吧!”但當她表達想要買新衣的意願時,媽媽就會非常生氣妥協,認為她不懂事,不體諒父母辛勞。在家中,只要和母親意見相左,便被指責叛逆。她內心常想:”我是媽媽生的嗎?”,為什麼總感覺媽媽很討厭我呢? 她常時間處在這種不對等的愛中、活在媽媽嚴厲斥責的環境,但她不與媽媽對峙,也沒變壞、沒逃家。 朋友會問,爸爸怎麼沒站出來為她說話呢? 是呀!!雖然爸爸是一家之主,但媽媽的威信在家中比爸爸大得多。所以,當媽媽發脾氣的時候,爸爸也招架不住。

故事說到這兒,各位朋友想想,這樣的故事發生在妳身上,妳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變化?你的內心世界會有怎樣感受?會像她一樣嗎?
當你的人生不是那麼如意時,你會說 “都是他們的錯”,“我是那裡做錯了?”“我的命為什麼那麼差?”還是轉念說“感謝上蒼給我學習的機會”“這是我的人生課題”“這是老天給我的修行方式”,如故事中的女孩,把逆境當作是挑戰,正面去面對突襲來的惡行。
當我們起心動念所做的行為,就是業,而你與他人之間所產生的互動則為力,如果這互動的力量很大且是好的則就是好的業力,反之,則就壞的業力。
這也就是說:“要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就會有不同的答案回應你。”
祝福各位
By 姿玲 〈照片/劉耀聰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