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者 : 張姿玲 kitty chang

網誌者 : 張姿玲 kitty chang
★讓“療癒”進入生活中,開啟全“心”生活吧!!★
~探索覺知人生的奧妙,尋找心靈內在的自己~

2014-06-28

豐盛之流~~

<圖來源: Power Thought Cards – Louise Hay>

人們都想要豐盛 但都不相信豐盛會來到自己的身邊.
<以下內容摘取"新世紀揚昇之光"書中 第七章豐盛之道>


豐盛會伴隨著愛,快樂,繁榮與成功而流動, 自然地產生健康的振動. 繁榮並非指在銀行帳戶中有錢,或為了恐懼金錢被拿走或不足而積聚錢財,那是為金錢所役使的情形.

富裕是一種豐足的狀態,知道有更多的豐富將會到來. 富裕的意識是相信永遠都在豐足之中,以及以豐足為前提去思考,言談與行動, 在那時候,我們即能成為金錢的主人.

成功並非驅使或努力取得外在認同及物質的東西,它是一種成就與自我價值感,及寧靜,喜悅與滿足的感覺.

快樂並非取決於別人如何對待你,快樂一種內在的輕快與喜悅的感受.

如果你在給與他人某些東西時帶著想法:"我總是在協助他擺脫困境."或"永遠都是我在付出."你就已有保留了."慷慨"是第五次元的品質.它意謂著發自於心的自由給與,這種發心能擔保即將流入你生命的,將遠比你所給出的更多.

如果你信任流入的比付出的更多時,你會給別人更多嗎?如果是,發自於心的去給與,它將會如是的發生.

正如同湍流不息的河流般, "宇宙流動法則"(the Law of Flow) 確保生命中不會有空白.如果我們能放掉某些事情或是某個人,新的人與事將會出現並取而代之,雖然可能會出現等待空窗期的情形.如果你放掉某些事情且繼續散發出相同的意識訊息波,舊的制約模式將再度回到你身上.然而,如果你能放掉較低的振動頻率且發送出更高的頻率時,有些新的與更好的事物將會自動地置於你門口的階梯上.

豐盛是去決定我們想要什麼,及完成清楚我們是值得的.

豐盛是以適當的思想,言語,情緒與行為來給與,也是以適當的思想,言語,情緒與行為來接受.因為本於"宇宙流動法則",沒有了別人,我們是無法做任何事情的,我們將豐盛的河流堵住了.

任何發自於心的給與而不計較代價時,你所給出的將以某些方式十倍地回歸於你自身.

為了能生活在豐盛之中,我們必須愛自己並給與自己.不要對別人過度付出,在施與受之間保持平衡.

豐盛的觀想 :
1.讓自己放鬆下來.
2.敞開你的心.
3.想像你不喜歡的某人得正是他或她最想要的事物.
4.想像你所喜歡的人得到所有他或她想要的事物.
5.想像你自己得到你想要的事物.
6.提醒你自己你值得擁有及有權利去享受它.



2014-06-22

雪士達山


“雪士達山” 是什麼地方呢?因為宥儀老師己展開她的“雪士達山之旅”,而對這座山很好奇上網google它 沒想到這座山好多靈性活動的人或想要提昇身心靈的人都會到這聖地, 看來這座山有很多很神秘且有能量之處, 無論故事內容為何 它是一處優靜的好地方 喜歡感受大自然力量的妳 存好了旅程費用 那妳就可以去看看感受感受 讓我也對它抱持著好奇想去走走 (哈哈~~那先要把扣扣準備好)

在啟動天使之光書中有說到這白雪覆蓋整個雪士達山, 是大天使加百列的避靜處呢!!

在需要淨化時,可以在睡覺或靜坐時,去祂在雪士達山的靈性靜修中心,祂會運作你的能量,釋放那些讓你阻滯不前的舊記憶,模式或信念.


雖不能實際走一趟 但靜心時 來去大天使加百列的避靜處雪士達山 ,讓祂幫助我將舊的清除 運作我的能量,以持續走在療癒的道路中~~(不錯的想法,有空來試試 ^0^)

雪士達山 :

雪士達山是位於美國北加州的一座巨大火山,它是美國本土最大的火山峰之一,也是世界七大聖山之一。它遠離群山,一峰獨秀,像一個遺世獨立的女神。

「雪士達」來自梵文,意思是依據神的律法生活的人。神智學會的創始人海倫娜彼羅夫娜布拉瓦茨基女士 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 指出,雪士達這個名字代表以前的文明遺跡,並且是形成未來人類的種子。

它的山頂上經常聚集大片像飛碟狀的雲朵,許多攝影師都曾捕捉過這些奇妙的畫面。據說,飛碟狀雲朵事實上就是處於隱密狀態的飛碟。


書<地心文明桃樂市的第一冊>雪士達山是地心城市-桃樂市的所在地,是列穆里亞文明的重建,是很多不同次元空間的存友來往的重要通道之一,是能量的源頭.





2014-06-12

[轉貼] 大日如來的精神與內涵(一)

之前為了查明大日如來與釋迦牟尼佛的闗係 在網路上找到這篇文章,內容談了我熟悉的觀音 地蔵 文殊 普賢 也道出現在我們在修行的人或在廟服務的狀況 無論妳喜愛佛法與否 內容有點長  請帶著輕鬆的心情來讀一讀吧!
--------------------------------------------------------------------------------------------------
大日如來的精神與內涵(一)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及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千佛中,第四尊應化到娑婆世界的教主,屬應化身佛,祂的報身是盧舍那佛,法身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來。

何以稱為大日如來呢?以世間太陽為例,日出時,陽光遍照大地,無分貧富、貴賤、賢愚、好人、壞人,對大地萬物均平等普照,這就好比佛陀大公無私地施予眾生無限地佛光加持般。為何在「日」之前要加一個「大」字呢?因為太陽的光照仍有陰影及死角,它無法照及覆盆、暗室及地下……等處,且太陽亦有毀滅的一天;而佛德卻能週遍一切處,無一眾生不接受其普照,此佛光乃不生不滅,互古常恆,遍十方法界,故稱「大」日如來。

接下來介紹「法身、報身及應化身」,以人為例,我們可說是法、報、化三身同時具足於一身;淺言之,吾人之中心思想好比是法身,吾人之肉體形相即是報身〈故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平常生活在不同場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如:父母、子女、夫婦、師生、長官及部屬……等諸身份,此即是應化身。舉例而言,我們現在因環境與大眾的需要而出來說法,於是產生了說法者,這就是隨緣示現之應化身。這三身的根本在那裏呢?最重要的是在於「思想」。有思想後,才會有行動。就如人有種種思想後,才會創造出種種的事物。譬如吾人有建造理想家園的思想後,就會拚命賺錢,然後請建築師依設計圖建造,完成的房子就是思想的報相。因此,法、報、化在一個人而言是一體的。

另外,我們要討論「什麼是佛」?吾人所認知的佛應是怎樣的形相?供在佛桌上的雕像是佛嗎?要學佛,若連佛的定義都不清楚,如此不是變成毫無目標,如盲人行路嗎?這點值得我們深思探討。佛桌上供養的佛菩薩,每一尊都是依據經典而造的。譬如:阿彌陀佛的形相是一手拿蓮臺,一手結接引印接引眾生。例如:三寶佛,若將手印或手持之物去掉,我們可以發現,三尊都變成一樣了。若非從他手上拿的東西去辨認,根本分不出那一尊是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佛本身是一種思想;誠如,顯教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法身佛是沒有形相的,無形、無色、無相,只有報身佛才會有形相。

如前所言,依己理想將之建造出來,這即是妳的理想凝聚而成的報相。所以,報身佛是根據法身佛的思想而產生的。從此一角度觀之,吾人可以了解,佛相的好否?光明否?乃至道場之莊嚴,給人寧靜、清淨的感受,會令人心情愉快,這就是一種相。就以內心感受而言,這些都是眾生對佛思想的認取罷了。當我們看佛相很莊嚴時,請問是誰在感覺莊嚴啊!是透過人們的心,將之寄託在佛相上。就佛而言,佛沒有定位,祂乃隨著眾生的喜好與內心的好壞而投射出來的思想罷!

法身佛本身是個思想而已。就報身佛來講,諸報身佛的形相是不同的。譬如,阿彌陀佛為什麼拿著一朵蓮花?這是祂累劫修行時,所發的願力使然。願力本身就是祂的思想,故以那種思想來行菩薩道,乃至最後得以成佛。依照此一法門修持,這種思想所凝聚出來的特殊點,就會形成報相的特色。

所以,佛手上拿的東西,就代表他特殊行願,所產生出的特殊果報。每一尊佛,除了基本長相相同外,其他的外相是不同的。就報身佛而言,他的不同點就是建立在依報淨土及手上拿的東西之不同。至於,應化身佛,又怎麼解釋呢?有人說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只要至心祈禱,菩薩很靈驗,馬上就可以找到我們,給我們加持,甚至示現在眼前。試問菩薩何以那麼神通廣大。芸芸眾生何其多,只要內心一生此種念,祈求觀世音菩薩趕快來,結果祂真的現在吾人面前,甚至給吾人不可思議之加持。其實,你本身就是一尊觀世音菩薩。就應化身而言,只要具有了與觀世音菩薩相同思想的人,他本身就是一尊觀世音菩薩。就眾生來講,當遇到危難時,至心的祈禱,由於精神力的凝聚及企求心的引導,很容易依我們的思緒,將吾人內心本俱的觀世音菩薩德行,感應出特殊的觀世音菩薩。所以,你可以問很多曾看到過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人,見到的報相一樣否?幾乎每個人所見到的都不一樣,何以故?因為,每一眾生的心念不同,對佛菩薩性德的體受不同,故所感應的不一樣。

介紹過大日如來的名稱之後,已知法身佛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性德。試問,他是否有固定的思想內涵呢?在宗教上的觀點來講,大日如來本身就是一個空。任何思想皆不能代表祂,但是任何思想都是他的性德所分化出去的。所以,就真言密教言之,大日如來就是吾人的自性佛,即吾人的佛性。

要進一層認知大日如來,就需介紹「曼荼羅」。大日如來就像一輪太陽,或像一顆玲瓏剔透的明珠一樣。象徵著我們的自性菩提,從而演化出種種的相。故真言宗祖師云:「大地含靈,一草一木,一瓦一石,本身皆具有大日如來的德行,都是大日如來的等流分身。」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任何事物上都是一種佛德的展現,在每個眾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佛性,因為佛性是人人本俱平等的。

依真言宗而論,胎藏界是以大日如來為主尊,祂以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天鼓雷音佛。四佛的德行來代表其全體,即四佛的精神,全部合起來,就是大日如來的精神。從行為實踐方面來講,他用東南方普賢菩薩、西南方文殊菩薩、西北方觀世音菩薩、東北方彌勒菩薩,四行菩薩分別代表大行、大智、大悲、大慈,表契入大日如來精神的四個法門。

大日如來本身即是吾人的佛性,吾人的內心就等於是整個法界。真言宗講六大緣起,整個法界的形成是由六大所成,地水火風空,還包括吾人的意識作用─識大。因為,這個世界若沒有你來覺受,還存在嗎?就自然界而言,空間是空大,溫度即是火大,流動的即是風大,依住即是地大,水份即是水大。以人體言之,身體肌肉即是地大,體溫即是火大,呼吸的氣息即是風大,體內的水份即是水大、佛教謂人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所成;另外,空即表吾人所居住的空間。以上這些都要我們的識覺產生作用以後,才能感覺其存在。所以,五大加上吾人之識大,這個世界才能夠成立。這些人類的全體活動,整體綜合起來即是大日如來佛德的展現。所以,要了解大日如來,粗淺言之,即可從地水火風至五大之德行去了解。五大又代表五方佛的德行。

「地」也是指我們居住的地球。如果沒有它,人類怎麼生活得下去啊?因為地球的存在,我們可以種植很多植物,挖取很多礦物……等等。因為,有地的存在,我們才有生存的可能。所以,地大本身就具足了含藏與長養之德行。大地一切含靈依之而住,而能出生萬物來長養眾生。就性德方面之,地大是指我們的內心---菩提心地。我們內心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德行,就好像大地一樣,含藏著無量無邊的萬物供給人類所需一樣。我們的菩提心地,可以長養一切的性德,進而讓我們開展無量無邊的佛德,這就是地大的功用。如果地大失調,就地球方面,若氣候不調時,生產不出東西來,人類、動物都要受苦了。若我們身體的地大不調時,整個人就會覺得很笨拙、沈重。在心性方面若失調的話,則會產生種種煩惱,無明就會乘機而起,吾人整個思緒則凌亂無章了。

其次,介紹風大。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希望有微微涼風吹來,把我們身心的懊熱拂去。因為,風可以給我們清涼,佛教稱之為解脫風、清涼風。如果,風大失調的話,整個大地被狂風襲捲,多年的建設會被吹毀;此猶如無明煩惱業風動時,平日所修之功德林,會被業風連根拔起般。風大在佛教上代表行動與因緣之德,舉凡人類所有的行動,就是風大的作用。就人體而言,感冒時會打哈欠、噴嚏,這就是風大失調之狀。在修行的時候,最容易產生作用的是風大。風大不調,整個人會產生膨脹的感覺、頭暈的種種症狀。所以,風就我們本身及自性而言,是一種行動力〈實踐的力量〉與傳播力。大地花草樹木開花結果後,其種子是藉由風之傳播,而生生不息。就人而言,人際往來是透過語言等等之行動來接觸,促進彼此的情感交流,這就是風大的作用。

水大方面來講,如果大地沒有水的灌溉滋潤,則萬物無法成長。就自性言之,如果沒有佛陀慈悲智慧之甘露法水滋潤,我們的菩提心種子,就無由發芽成長。水即代表滋潤之德。火大具有成熟之德,亦代表智慧。沒有火,東西就煮不熟。試問,為何春、夏期間花開最繁盛?因為,有溫度的關係。就個人而言,火表智力,這種智慧的力量能夠讓我們的一切作為成熟,而成就佛果。

「空」是一種圓融性德,這地水火風四大要有一空間來圓融。就我們來講,一切的作為、思想……等等,皆要依住在佛理上〈空性上〉;此猶如,地水火風皆需依住于空間中才能存在,這就是一大圓相。

瞭解五大粗淺性德以後,接下來講述曼荼羅之涵義。胎藏界曼荼羅代表一個人思想的開展。人依據中心思想透過行、住、坐、臥等,會以各種具體行為來表達。佛亦復如是。胎藏界即是大日如來中心思想,具體的開展。其中最具體的即是中台八葉九尊的思想開展。
                                                                   
       胎藏界曼茶羅 

中台八葉九尊
                                                       
首先討論中台八葉,中央大日如來代表吾人的佛性,其佛德是以四行、四智作表達。大日如來的智德是以阿閦佛、寶生佛、無量壽佛、不空成就佛四佛的智德來表現,而萬行則是以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四行菩薩來表現。所以,大日如來與四佛四行菩薩綜合起來,就代表中台八葉九尊,象徵著人的「九識」。〈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識是意識,第七識是末那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第九識是菴摩羅識,即白淨識或圓滿識。〉

十三大院

胎藏界曼荼羅的東方是釋迦院,由大日如來無量差別智變化的應化身所組成。祂代表了一個人在一切行為活動之中,示現無量變化身救渡一切有情的精神。釋迦摩尼佛應化到娑婆世界,祂的一生,處處所展現的是以無量的身份〈智慧〉來度化眾生。胎藏界曼荼羅的南方為薩埵院與除蓋障院,是依大日如來的大智慧所產生的。顧名思義,吾人若要驅除一切障礙,或要得到永恒的生命,就必須要有大智慧。

何謂「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有情,無限生命的延續者。何謂無限生命的延續者?就是具有大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契入般若空性,體受佛法的人。凡此種種能夠掌握到佛陀精神的人,即可稱為金剛薩埵。所以,金剛薩埵不以是右手持五股杵,左手拿五股鈴的外相表徵而已。就真言宗教相而言,果地的佛是大日如來,因地的成就者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繼承了大日如來的精神,並加以無限地延續下去。所以,真言宗第一代祖師是大日如來,第二代祖師是金剛薩埵,第三代祖師是龍樹菩薩〈也是金剛薩埵〉,乃至於弘法大師也是金剛薩埵。所以,真言密教認為,凡是能夠確實掌握到佛陀精神,並將之無限延續的人,就是金剛薩埵。

試問,要如何才能長生不老呢?若要讓四大假合之身永遠不壞,那是癡心妄想。因為,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幻」,都會有成住壞空的現象,只有精神不死而已。所以,凡有大智慧,能夠觀照一切因緣法,能夠斷除一切無明,降伏一切習氣,契入空性,如實掌握自心的人,就能夠不死。除蓋障院是要除掉我們一切無明蓋障。「蓋」即表無明、煩惱、所執。「障」者乃障礙通往菩提之道者也。除蓋障院的主尊是除蓋障菩薩。因此,吾人可以了解要去除無明及通達菩提道障礙,必須要具有大智慧。相同的,人在一生之中何嘗不是秉持著某一理念或精神,一直走下去。有時,我們為了某一精神,堅持排除萬難,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某一方向,想盡辦法克服,來達到理想與目標。或許能夠堅持正確的理念,這就是大智慧吧!如果把你比喻作大日如來,這一段人生過程,不正是胎藏界曼荼羅中的薩埵院與除蓋障院嗎?北方觀音院與地藏院是從大日如來大悲德行分化出來的。觀音院以觀世音為主尊,地藏院以地藏菩薩為主尊。從這兩院的主尊,我們很清楚地了解其精神。觀音大悲可以尋聲救苦,地藏可以長養一切。

從「觀世音」聖號,可以知道「觀」是觀照之意,觀照一切因緣法,能夠通達一切。吾人透過種種因緣,可以從中了解到空理,進而產生悲愍之心。譬如,歷盡滄桑的老人,遇到諸多煩人的事情時,總是「老神在在」,心不動搖。相對地,年輕人總是會為了事業、婚姻或其他瑣事而煩惱,為什麼呢?基於過去的經驗,老人家知道凡事必會事過境遷,亦能預見未來的結果。依其經驗,這些事情的起伏,只不過是人生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沒什麼嘛!其實,妳不把它當一回事,也可以活的很好,此猶如透過種種因緣法,了達諸法本空,自然地,就不會因無明而妄動,產生種種的煩惱。相同的,因觀照到一切,了知諸法本空,很自然地,看到這些沉淪的眾生,心中就會油然生起悲愍之心,想到往昔,自己未能通達一切,了達諸法本空,觀照實相的時候,也跟他們一樣,常常煩惱萬狀。所以,看到一切眾生自然就會產生悲愍之心。大悲是這樣產生的,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發生。

試問,慈悲心從何而發?實無從發起啊!唯有內心了達諸法,觀照一切因緣法,從緣生緣滅,成住壞空之過程中去看透。看到別人犯了與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時,會感覺到以往我們也是,陷在這樣的痛苦之中。所幸的是,今天我們能夠從中解脫出來。悲心於焉油然而生,自然的生起救護的行動。因此在了達諸因緣法與諸法本空後,自然會有大智力,知道怎樣拔除眾生的業根,進而開示解脫之道,這就是觀世音的大悲精神。

從「地藏菩薩」聖號,吾人即知「地藏」有含藏之意。教導眾生。猶如教導小孩,你本身雖具有大智慧,知道其行為之錯誤,並具有開導其如何對治的能力。但是,他一定會聽你的嗎?如果教導小孩有這麼容易的話,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壞小孩了。有時吾人有大悲心,亦有大智慧能觀照到眾生正陷在苦惱中,也知道應怎樣做才能令其離苦得樂。但不幸的,身陷苦惱的人,並不知道該如何解脫,亦無法接受所開示的理念。所以,這個時候就需發揮地藏包容的精神了〈這個也是由悲心而發的。 〉

「地藏」猶如大地能含藏一切。地球〈大地〉它很偉大,它不但長養萬物供給吃住,還任你隨便挖。無論你怎樣挖,它都仍然不增不減,安然不動,而且能含藏一切,這代表著無限的忍辱精神。所以,實行大悲的當下,應具備地藏菩薩忍辱的精神。是故,救度眾生只有觀音的大悲精神不夠,還應具地藏安忍不動的精神。安忍不動之德,猶如母親很有耐心地包容小孩,不斷地給予教導呵護,直到他真正長大成人,能夠獨立自主。地藏菩薩亦然,希望眾生迷途知返,能夠真正地從煩惱痛苦深淵中解脫出來。由以上日常生活實例的介紹,吾人應知,其實觀音、地藏是大悲佛德的展現。

位居胎藏界曼荼羅西方的是持明院。持明院聚集有很多明王〈護法〉,密教稱明王,顯教稱護法。就以人之角度觀之,持明院諸尊皆是從降伏與攝受德行所展現。或許,有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何顯教的護法都是慈眉善眼。譬如,伽藍、韋陀菩薩,不僅斯文,而且令人覺得十分親切。相反地,密教的護法,卻個個看起來像鬼一般,甚至更難看。此是為降伏一些剛強難化的眾生,而現此忿怒相,然後攝受之,令其安住在佛法上。譬如,教導小孩。有些只要和言悅色跟他說,他就會聽話。但有些小孩很調皮,你跟他說:「不要動哦!」他就偏要動。你說:「你再動我就拿一棍子打你喔!」他還是不在乎地動的很厲害。顯教護法的表達大概是屬於這種溫和程度範圍的表達。密教護法的表現就不一樣了。猶如母親看到頑皮的小孩,就說:「你再動」,棍子喝拿起來,做很生氣要打下去的樣子〈其實他不會真的打下去〉。但是,小孩看到大人真的拿起棍子,裝的比他還兇時,他知道這個不是鬧著玩的,馬上就被降伏了。

於多元錯綜複雜的社會,我們往往曾遇到講理的人與不講理的人。和講理的人,只要據理以爭,用理來折服。但有些人不吃這一套時,你就要現出怒目金剛相了。密教形容護法有句名言:「外現憤怒相,內密菩薩行。」即是說,護法外相如魔鬼一般,但是內心卻像菩薩的心腸為何要這樣呢?因為,如此才能降伏剛強難化的眾生。誠如,每個人皆有八萬四千個煩惱心,如果你能夠把八萬四千個煩惱心一一降伏,則一一煩惱心,就能夠成就一一金剛護法神。因為,金剛護法的意義在降伏無明煩惱與攝受、安住在佛道上。如果你能夠去除一分無明,與佛性相應一分,你就證得一分金剛性。所以,每個人不要往外請金剛護法,只要好好降伏自己內心無明煩惱,證得如如不動的心,你就擁有八萬四千個金剛護法神。是故,一切不假外求。當吾人有些輕微的煩惱習氣,只要在佛理上稍為觀照一番,就可以克服過去了。但是,有些習性自己明明知道,卻克服不了,就需要密教的護法, 施予一些強烈的手段。所以,金剛護法不是用來抓鬼的,是用來抓你內心無明煩惱的。綜觀我們整個人生旅途,無論人際關係、微細煩惱習氣的改造……等,都需要這一方面的性德。同樣地,唯有具備這些性德方能成就大日如來。

接下來介紹文殊菩薩與虛空藏菩薩。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其利劍能斬斷眾生無明煩惱;虛空藏菩薩是福德的象徵,虛空寶庫像虛空一般,可滿吾人諸願。兩者皆是從大日如來性德所流現。佛是兩足尊,表福與慧具足也。學佛者所求亦是為了圓滿智慧與福德。有智慧方能解脫,唯有智慧才能分辨是非、善惡,選擇正確的道路,不致落入無明陷阱。福德本身是修行資糧,修行人必須要有足夠的福報,才能夠得遇善知識與正法。試想,修行人若缺福報,能修行嗎?修行需要購置供品、法器、行供養等;亦需要住所、飲食、衣服來維持、調護色身等。那一樣不花錢,這一切的供需皆來自福報啊!

有人說:「阿羅漢修慧不修福。」台灣人說:「羅漢腳」就是指孤獨、淒涼之意。因羅漢缺福報;所以,通當外顯消瘦的苦瓜臉,好像修行修得很苦。菩薩則不一樣,臉長得如滿月般的圓滿。穿的服飾是上好的「綾羅」,還配有很多瓔珞等美麗的飾品。這代表菩薩累劫以來,依其誓願修種種法門,所得的果報。試想,若妳是個窮人或是乞丐,同眾生說:「你們都來找我,我來救度各位、信我就可得大勢力。」你想會有人信你嗎?眾生會想;你都比我窮,信妳不就跟你一樣了嗎?相反地,菩薩都很莊嚴〈這都是願力所集而產生的果報〉,眾生看到菩薩的莊嚴,自然會生欣往之心,求「菩薩保佑」,這就是菩薩的功德。

佛經有個典故記載:佛陀講經說法時,有很多天人散花供養佛。花掉到佛陀身上就消失了,撞到菩薩身上也一樣,唯獨落在阿羅漢身上,則黏住了,怎麼揮,也揮之不去。於是阿羅漢問釋尊,何以花掉落到妳們身上就不見了,而落在吾等身上就黏住了呢?這個故事使我們瞭解「羅漢著相」,著於功德相。菩薩則已、人、我法空。羅漢修行求自了,尚有個我,不像菩薩一樣已達大我、無我的境界。所以,花掉下去他都如實受用,故愈積愈多。佛與菩薩三輪體空,一切無住,常住性空,故落花不著痕。

再看目前我們的社會,學佛的人已經有點變樣了。學佛都是繞著「我」在修。諸如:「我要求智慧」、「我要求福德」、「聽說誦那一部經可以消災解厄,就去誦經」、「聽說拜那尊佛有大福德,就去拜那尊佛」、「聽說參加消災可以息災解厄,就去參加」、「聽說唸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就唸彌陀聖號」,無形中已經繞 著「我」在修,已經不是在學佛了。求福德、智慧固然是好,但不要忘失本心,捨本逐末。如果做每件事的當下,背後仍有個「為我的心」存在,那就太沒智慧〈已經著相〉。如此,如何能出離呢?再怎麼修都繞著一個「我」在修,縱使投注一輩子亦徒然。如是學佛只是放下世間名利之追逐,換個環境而已!美其名是在學佛,但所做之一切都是為了「我」在修,如此換湯不換藥,縱其一生能解脫自在嗎?〈一味追求機緣及福報,不知往自性求。〉

佛陀云:福德是契入空性以後,自然就具足的,不假外求,人人本俱。 好比佛性人人本有,不假外求。如何從內心深處,透過肉體,把它開展發揮,體露於行住坐臥上,這就要智慧了。所以,在此勸請各位要有智慧,不要每件事都著在「功德利益」上。佛經常云:「……有功德利益。」但是,不契入自性何來的功德利益呢?譬如:大悲咒持誦須知記載:「唸誦大悲咒,所有魍魎鬼神、猛獸,都會退避三舍,不擾行人。」但偏偏有人唸到神經錯亂〈中魔〉,不禁令人對佛經起懷疑心。其實,這無關乎佛經,佛經所述之理絕 對正確,只是我們用邪心來修持,執著的心來用功,則一切必偏離正道。佛是那麼地慈悲,一定會救度苦厄的眾生,或許,妳會懷疑,佛陀為何不讓眾生皆疾速成佛,佛陀法力不是無邊嗎?何以眾生的無明、煩惱、業力,佛無法為其承擔,令一切眾生即刻成佛呢?其實,佛陀只能明示解脫之道,解脫終究還是要靠自已去行持。佛經常記載,如何做,會有功德利益,但也常提示:「不誠不信之人無效。」試問,什麼叫做「誠」?譬如,若唸大悲咒為求神通;為求咒水加持用來收驚治病……等。如此著相修持,心已偏邪,還算是誠心嗎?何謂「正意」?魔由心生,心已偏邪,當然會著相。這實無關佛經啊!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大智慧,像文殊菩薩一樣,有大智慧能夠洞悉一切。自然會生起大信心,契入空性行事,如是就能合乎佛法,自然會有無邊的功德。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六祖壇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總之,福與慧都很重要。吾人能遇明師、正法、善知識或修行時行、住、坐、臥一切資糧所需都能完整無缺,這全是「福報」的緣故啊!像大陸有很多修行人福報不夠,紅衛兵一造亂,死的死,逃的逃,還俗的還俗……等。很多人想修都沒辦法修,連肚子都吃不飽,除非很有心,否則是無法修行。所以,福報很重要啊 !

次「蘇悉地院」的蘇悉地是成就的意思,成就就是一切圓滿,即六度萬行自利利他事業皆圓滿。譬如:家裏環境不乾淨,而你發心把它清潔了。如此,不僅利他,而且也自利呢;但重要的不在這事相上分別,而是在心性上的收穫。當妳把家裏整理乾淨時,當下除了家人受惠外,同時內心亦會感覺到清爽、舒適,這份乾淨的感覺,不就是你發心為家人整理環境所得到的那種覺受嗎?這份清爽、乾淨的感覺與煩惱、無明習性清除時的覺受又有什麼兩樣呢?這不僅是事相上的收穫,更重要的是無形中習性的轉化。因此,實在難以分別是自利或利他啊!

很多人到廟寺發心奉獻與服務,常誤以為所做的事情與俗家一樣,無形中就把俗家的習氣帶到廟寺。若如此,縱使做一輩子亦枉然,一點功德都沒有。就如同梁武帝問達摩:「我度生無數,蓋廟亦無數,你看我的功德大否?」達摩說:「了無功德」一般。有無功德?全看做事當下的心與佛性相契合否?到廟寺發心奉獻,最重要的是落實佛法。佛法之實踐不僅要講理,而且事相亦要圓滿。故真言宗強調「理事不二」。所以,內心感受到清淨時,很自然地就會表現在週遭環境上。

譬如:廟寺處處都很乾淨,因為,每位出家眾都時時在清除內心無明煩惱,所以到廟寺時,環境的明亮、清淨事相,會令我們感受到佛法薰習的氣氛。因此,凡事經過佛法的透析,再重新給予定位,賦予新的意義〈生命〉,做起事來就不會那麼煩人了。譬如:到廟寺煮飯供養,若心存「吾今發心奉獻不為己求,為令修行人吃後能使色身調養,具足充沛的精神,能更精進地追求佛法,乃至得證菩提。如是,若有一人開悟,則千萬人將蒙受大益。」如此不是更具生命的意義嗎?其實,在廟寺服務或任何地方工作都一樣, 若執著分別何者較有功德,則永無解脫之日矣!但是,若換個心態就不一樣了。若以菩薩言之:「但為眾生求出離,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為眾生服務奉獻,自然地無明習性就不會妄動,而漸與解脫道相呼應了。試問,若要得到幸福圓滿,一定要藉由宗教儀式才能獲得嗎?其實不一定,同樣的,落實自利利他圓滿,做任何事皆掌握佛法的精神來實踐。這一過程就是一種「蘇悉地的成就」。

胎藏界最外面是「四大護院」。如前所云:大日如來本身有四菩薩代表其萬行,即普賢表大行、文殊表大智、觀音表大悲、彌勒表大慈。因每一法門都必須有守護,故有四大護院之成立。尤其吾人在佛法上稍有體受時,由於本身體證不夠,累劫無明習氣又深重,這個粗淺的體受與累劫習性相比,有如小草剛發芽,禁不起踐踏。所以,初發心菩薩在佛法學習過程就必須要好好守護。胎藏界外圍有四大護院即是此理,旨在守護菩提心。「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此理有如,水壩只要有個小孔,整個水壩就會崩潰。若完好無缺,便可以擋住很多的水,而達到蓄水之功能。於學佛過程中,面對習氣與理智抗戰掙扎時,當心念一鬆散,就會被習氣拖著走。記取這個經驗教訓,於掙扎時,多忍耐一點,多堅持一刻,多守護一下,當安然突破時,從此在此方面就養成〈成就〉了一個防護的心。佛教講戒律,戒即守護意,守護菩提心,不被外境干擾,這個就是戒律的根本精 神。

經由上述介紹後,各位應知何謂「大日如來」?什麼都是,也可說什麼都不是。若要成就大日如來,開顯本有佛性,就必須要有大悲、大智、大勇的精神,具足福慧與守護的心,能隨緣應化現種種身,了解法報化三身一體本俱……等精神,如數奉行。總之,大日如來的精神深廣難述,在此所陳者乃滄海一粟,只有如實修持,才能契入體證。

參考資料 http://www.bukon.idv.tw/guru/gg11.htm

不熟的密宗~~不動明王 大日如來

跟朋友談天說地, 正說到我倆認識的神佛真的不多. 忽然間她說出了 "不動明王“ 這四個字. 我與她心想 這是那兒的神佛呀~~似乎有聽過但不認識也不了解??
想想,於是上網查了一下, 原來是密宗的. 在查看文獻資料的過程中讀到了一句 ”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降伏一切惡魔時所變的忿怒身“, ”大日如來“ 好熟呦,是電影《西遊:降魔篇》孫悟空大叫"如來"的大日如來嗎? (笑)~~總之自己又多認識跟密宗有闗的 . 就我個人對佛法宗教上的一些好奇心及了解 介紹”不動明王“ "大日如來” 給大家認識認識囉!!.

不動明王 (Aryaacalanatha)

藏名;卓沃來伏瓦,梵名阿遮羅曩他。

不動明王,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 〝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阿門比佛、寶生佛、毘如遮那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各有三輪身。

中央毘如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梵音是摩訶毘如遮那佛,摩訶譯為大,毘如遮那譯為光明遍照,故中文別稱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表面看來,大日如來,金剛般若蜜多菩薩,不動明王,是三尊不同的個體。而實際上,卻是諸佛總體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即使是大日如來與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祇不過是法身佛與應身佛之不同示現罷了。

密教諸尊,依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之:則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 為自性輪身,而此尊為一切諸佛之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 此尊於大日華臺雖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現初發心之形, 為如來之童僕而給使諸務,且給使於真言行者,故稱使者。

使者即使役於人之義也。不動使者,不動即使者而非不動者, 不動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約於胎藏界)。 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 降魔時示現的忿怒身,也是諸佛意的化身。

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 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在五方佛示現的五大明王中,不動明王居首位。 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 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 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不動明王,為一臉二臂,髮垂披肩,愁眉瞋目,嘴角兩側露出兩虎牙,現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著擺裙,右手持劍,左手提索,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顯示此不動明王更具積極性與行動力。不動明王久以證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華臺,因其三昧耶本誓願,而示現初發心時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之童僕,而執行諸務。

不動明王身相亦有二臂,四臂或六臂的, 藏密崇奉的多為二臂像。全身青藍色,表法性不變。 腰圍虎皮裙,三眼紅圓。右眼仰視,表示能捆住天子魔; 左眼俯視,表示燒毀龍魔和非天; 額眼平視,表示降伏夜叉和羅剎。脖子上掛著一條蛇, 表示除根本煩惱之"瞋心”以五骷髏及不動佛為飾,表消除一切惡障。

全身以八大龍王為飾。右手高舉著龍劍,左手拿繫杵的金剛索以勾縛魔。 右腿弓,左屈膝著地,於蓮花月輪寶座上。 修習此尊法,可斷除煩惱所生的一切障礙, 施一切欲求如願,順利修成佛果之道。

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顯現,就如同父母對其頑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調教,其動機是“慈愛”而非毀滅,因此可以說比祥和寂靜之示現,更具慈悲力。右手持的劍,非一般的刀劍,乃是智慧之劍,能斷煩惱之根,左手所提絹索,是用來捆綁一切惡魔,而最大的惡魔,是我執魔也,所以其內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惡魔,而是以智慧力為武器,來降伏自己內在的“魔”。而魔之真實意思應為“磨”,並非一般人口中的魔。“魔”之所以為“磨”,完全是因為執著這個“自我”在作祟,所以一切外在的障礙、痛苦是來自於內在的障礙與執著,只要降伏了內心,則外在的一切將得到淨化。

大日如來(Mahāvairocana)

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佛,“ 如來”即是“ 佛 ”的意思。此佛名最初出現於《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在六十華嚴稱盧舍那佛,在八十華嚴稱毗盧遮那佛,義為光明遍照,同是為釋迦牟尼的法身佛。
在漢譯中,又有摩訶毘盧遮那、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光明遍照等名號,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來,是法界體性自身,是實相所現的根本佛陀。

所謂大日如來本不具形象,乃是世間一切佛之性德,位居胎藏界中台八葉院之中,表「法界體性智」,即一真法界。

由大日如來而化出東方大圓鏡智阿閦佛寶幢如來、南方平等性智寶生佛開敷華王如來、西方妙觀察智阿彌陀佛觀自在王如來、北方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天鼓雷音如來。以及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慈彌勒、大悲觀音四大菩薩,從而衍生出整個胎藏界曼荼羅。

而真言宗祖師大德曾言:「世間一草一木皆為大日如來之等流分身。」故若能善體世間萬物所蘊藏之佛法,即是與大日如來相應。
真言宗四度加行即是以大日如來為本尊之修法。

所謂四度加行乃是指在正式開始學習佛法前所作的修行,而其順序則為:十八道、金剛界、胎藏界、護摩。通常在較為嚴格的教門,修習四度加行前尚須修習某尊的極略軌、略軌,修法滿108座,能相應且經過驗證之後才能開始修習四度加行。

真言密法乃是祖師大德依據佛經記載,將「如何才能修得佛經所記載之成果」,編輯而成儀軌。例如:胎藏界即是依據「大日經」;金剛界即是依據「金剛頂經」等等。

要進一層認知大日如來,就需介紹「曼荼羅」。

大日如來就像一輪太陽,或像一顆玲瓏剔透的明珠一樣。象徵著我們的自性菩提,從而演化出種種的相。故真言宗祖師云:「大地含靈,一草一木,一瓦一石,本身皆具有大日如來的德行,都是大日如來的等流分身。「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任何事物上都是一種佛德的展現,在每個眾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佛性,因為佛性是人人本俱平等的。

依真言宗而論,胎藏界是以大日如來為主尊,祂以東方阿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天鼓雷音佛。四佛的德行來代表其全體,即四佛的精神,全部合起來,就是大日如來的精神。從行為實踐方面來講,他用東南方普賢菩薩、西南方文殊菩薩、西北方觀世音菩薩、東北方彌勒菩薩,四行菩薩分別代表大行、大智、大悲、大慈,表契入大日如來精神的四個法門。

大日如來本身即是吾人的佛性,吾人的內心就等於是整個法界。真言宗講六大緣起,整個法界的形成是由六大所成,地水火風空,還包括吾人的意識作用─識大。因為,這個世界若沒有你來覺受,還存在嗎?

經由上述介紹後,各位應知何謂「大日如來」?什麼都是,也可說什麼都不是。若要成就大日如來,開顯本有佛性,就必須要有大悲、大智、大勇的精神,具足福慧與守護的心,能隨緣應化現種種身,了解法報化三身一體本俱……等精神,如數奉行。總之,大日如來的精神深廣難述,在此所陳者乃滄海一粟,只有如實修持,才能契入體證。

2014-06-02

靈氣療癒師團隊 開始動起來了~~

很開心 香光森林的療癒師團隊開始動起來了~~



雖然才剛開始,整個團隊要運作的權利及義務都還在草擬討論中, 但相信大家知道除了熱忱及行動力,也會對自我更多的提升,對在療癒之路更持續更穩定.

宥儀老師給我們在坐的同學三個要素思考對於參與團隊的共識

(1) 興趣
(2) 能力
(3) 使命感

因此,老師請同學先提供先前療癒個案及習實個案的記錄 來說明自己的態度及決心.希望這團隊是有品質的療癒也是療癒師們互相支持與交流性的社團, 也提醒大家要跟上持續不斷向前.

這幾天看到大家努力將資料整理給我,好感動!!

這是很好的開始 更多的凝聚 更多的支持 更多的提升 

無論是對自己或他人 療癒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大夥一起為療癒之路努力吧!!